除了985/211,其他大学竞争力为0?日本人对国内大学的误解这么大!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大学。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地理位置和专业热门程度影响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有时我们会因为争取好学校而选择一些冷门专业,有时候也会因为龙头专业而选择一般的院校。
那么,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对申请日本读研来说,影响是什么样的呢?
具体到一些特定专业,医科大,艺术类院校,军校,或诸如建筑老八校,四大财院等可以一定程度跳出上面的圈子。
而日本院校导师对于中国大学的认知,和国人并不完全一样。
除了国内一些好学校在申请时有很大优势外,有很多学校在外国人眼里看来会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
01.日本的学校,尤其是国立大学,通常就是地名+大学,地区越繁华,学校越好。
虽然中国繁华地区的地名+大学,好学校也不少,但总会有一些偏差。
这个不好举例子,但大家可以看一下,挂着中国的各省、直辖市或省会名称的学校,是不是都是当地的出色院校,就能有个简单的理解。
02.日本的学校受限于规模等原因,通常学校叫什么,就开设什么专业。
比如XX工业大学,XX教育大学,一般就只开设工学或教育学专业。
而国内的大部分学校,即使是工业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政法大学,也会开设其他专业。
如果不是非常有名的学校,那么在某某工业大学的文学系的同学,就会比较吃亏。所以在政法大学里学法律的学生,会比同水平学校的申请人有一定优势。
上述的局限在日本院校老师完全不了解大家本科学校的时候会产生的看法。
如果自己的出身校在日本因为各种原因有一定知名度,比如各大外国语学院,出国的同学比较多,院校老师会代入一些具体的学生的印象来判断,又或者日本人认为,医科大的同学都是高材生。
比如,简单粗暴的看网排、各种大学排名,这种做法简单直观,就好像我们接触一所比较陌生的日本院校,也愿意去看看世界排名。
我们说广岛大学在日本十几名,没概念。但是说,广岛大学的世界排名和武大,同济,哈工大类似,位于世界200-500名区间,好像就清晰了很多。
但是网排也有一些缺陷。QS2021年的排名里,人大生生被弄到了中国30名左右(文社类专业为主的院校在排名时都很吃亏),导致人大直接宣布退出世界排名。
人大的同学是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的,因为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名声在外,不看排名日本人也知道它的水平。
而其他很多被排名“耽误”的学校的同学,就可能或多或少要吃点亏了。
简单来说,日本人看待中国大学的感觉是:
世界有名的学府(如清北等)>高排名大学>在日本有名的中国大学(多为几大外国语学院或医科大)>地区代表性大学>特定专业大学>普通大学>学院。
虽然我们在申请的时候有无数种办法去向日方院校和导师介绍、包装,甚至是标榜自己的出身校出色的点。
但是,所有申请人都在包装的时候,硬实力还是第一位的。这在申请数据里也有清晰的体现。
985院校的同学到top10, 211的同学更多的分布在5-15名的日本学校。
几个外国语学院,哪怕本身是普通二本,其申请结果也类似211的同学。
特定专业院校,本专业的就会申的好一点,其他专业的同学多少吃点亏。
毕业于XX学院的同学,则在出身校这个选项上比较吃亏。想申日本诸如帝大的好大学的话,通常要在其他申请背景上下功夫。
医科类院校比较特殊,虽然所有医科大都会被日本人认为是好学校,但是因为临床医学、齿学、药学本身中日学制的差异和很低的留学生比例(正常一所top20学校的留学生比例约为15%-20%,临床医学低于3%),所以申请并不乐观。
双一流共计130余所,大约等同于211的范围,其中一流大学建设类高校40余所,也基本等同于985的范围。
虽然出身校对申请的影响不小,并且占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这不意味着出身校出色的同学就可以高枕无忧,而普通院校的同学就束手无策。
因为日本读研申请的核心因素众多,除了出身校,还有专业适配程度,外语能力,在校成绩,学术实验实践等诸多因素。
而大部分同学,在申请时面对的并不简单的就是日方院校老师的要求,而是众多申请者的竞争。学校吃亏了,也可以在其他方面争取。
同学们应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用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去吸引心仪的老师,去争取更好的学校。